關於訓練:被低估的訓練動作“Plank”|這樣做讓效果更提升!
4 6 月, 2021
正值居家防疫的期間,對於無法前往健身房的你,如何在家有效訓練想必是非常重要的事,而當我們談起『核心訓練』,你的腦袋中一定閃過『Plank』,也可以稱它為平板支撐、棒式。
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都能進行的plank,這是核心訓練當中,最基礎的體位,但看似簡單的訓練動作,其實當中藏有很多細節,以下會為你整理常見的錯誤姿勢,以及正確plank的關鍵要領,透過本篇完整的為你解答。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核心在哪裡?
對我個人來說,『廣義』的核心不單指的是腹部,當人體具備良好的脊椎排列、骨盆位置、維持脊椎的自然弧度、膝蓋空間和足底的活動能力以及身體重心的擺放。藉由上述,我們能促使頭頸部位置相對正確,肋骨與肩胛骨的正位,透過呼吸讓胸廓立體擴張,腹腔也能產生壓力,我們就能建立整體的核心品質。
而今天討論的是撇開頭部及四肢的軀幹空間,包含胸椎、肋骨、肩胛骨、以及腰部和骨盆(lumbo-pelvic-region),而包覆在上面的肌肉,就是我們認知的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保護著脊椎與骨盆,同時也扮演著上、下半身之間的橋樑,在運動過程中,提供身體的『動態穩定』,透過動力鍊的傳遞,讓我們在走、跑、投擲、出拳、跳躍等全身性的動作,能有效的將力量、協調展現出來。
當核心肌群無法發揮其功能時,身體的歪斜將會大幅提升,身體也容易產生不適與疼痛,運動表現也會受到影響。
『PLANK』
這次要分享的『Plank』對於我自己本身訓練與教導學員都是一個效率高的動作。
你一定會想Plank有什麼難度,不就是把身體撐在地上,然後做個幾組幾秒就可以了,網路搜尋也有各種抬手、抬腳的變化方式,然而看似簡單的靜態動作,一些細節的調整與變化,對於人體效益就能有所不同。
現在請你回想當你在做Plank時,身體的感覺是如何?
我最常觀察與接收學生的反應,像是
1.頸部感到不適,脖子卡在壓迫的位置。
2.手腕、手臂用力過多,導致腕關節疼痛。
3.下背部緊繃,感到腰酸。
4.臀部『刻意』夾的很緊,膝蓋過度伸直鎖死。
5.呼吸無法創造肋骨擴張,進而呼吸短促或憋氣,導致面紅耳赤。
6.深層核心毫無感受度。
會有以上的問題,不外乎現在大多數人生活面臨到所謂『垂直性壓迫』,身體呈現緊繃、壓縮的狀態(尤其是在肋骨、脊椎、骨盆),常見的肩頸酸痛、下背痛、膝蓋不適的問題就容易出現,這歸咎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久坐、姿勢以及動作習慣等,讓身體開始歪斜,導致關節處於一個不好的位置。
假如我們沒有重新對身體肌肉、關節學會控制,就會以代償的方式去進行訓練,又過於追求時間、組數以及變化的形式,最後多半是硬撐的方式完成,無法體會主要受力的位置,訓練效益將會大大折扣。
『進入重點』
看似簡單的Plank,其實涵蓋很多細節,考驗你對於身體的關節與肌肉能不能有效控制,以及與其他身體部位的相對配合,接下來就利用圖文對比,讓你更了解。

錯誤:
1.手肘遠離肩膀正下方,對於手腕、肩膀產生壓迫。
2.頭抬太高,頸部卡住,肩頸不適。
3.肩胛過度內收擠壓,肋骨空間受到壓縮無法有效擴張,呼吸順暢度受影響。
4.腰椎過度伸展(塌陷),骨盆卡在前傾,臀部處於過高的位置。
5.下腹部向下垂墜(腹橫肌無法有效啟動)。

正確:
1.手肘至於肩膀正下方,手肘、手腕與五指都能平均分散壓力。
2.頸部自然向前延伸,眼睛視線看上地面。
3.肩胛骨區域呈現自然穩定狀態,脊椎中立,肋骨有效藉由呼吸立體擴張開來。
4.骨盆微後傾回到中心點,脊椎中立保持延伸感。
5.腹部往向上(天花板)收,腹橫肌確實出力,不捲曲身體。
貼心小叮嚀:膝蓋放置地面除了減低難度外,同時在所有關節動作到位時,專注透過呼吸將肋骨空間四面八方、由內而外的立體擴張,創造胸椎的延伸感,才能有效將核心發揮出來,而增加難度只需將膝蓋抬離地面大約一公分,同時保持以上細節動作。
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勢是否有誤呢?
能透過教練或是同伴從旁觀察姿勢,立即修正與調整當然是最好的。如果只有自己的話,也可以透過鏡子來自我檢視,或者利用手機錄影紀錄,就能理解做的過程是如何唷。
最後我們都希望讓身體能夠自動化的完成動作,感受肌肉的用力。
『結論』
要讓核心發揮它的作用,並非一直處在不動的情況去追求穩定,這樣就浪費了核心的功能,而是要讓它與身體其他關節之間產生好的連動,與其他肌肉之間協調平衡。展現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走、跑、彎腰撿東西或是運動專項等,適時的保護身體以及有效發揮身體的動作能力。
切記,避免在沒有足夠的身體控制能力,勿追求組數、秒數的多寡以及變化式,或是將它視為一種競爭去與他人比賽,這樣會提高身體疼痛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