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我們能為下一代做些什麼?

失能所帶來的危機
不再只是影響著成年人

我們的下一代正面對這樣的問題
而且年齡層極速下修

隨著科技的進步,帶來了方便性,
但對人體功能卻是往另個極端前進,
我們看到幼齡兒童被3C產品綁架,
長時間的緊盯螢幕,
失去了動作能力的發展機會。

在社會主觀價值及傳統觀念限制下,
孩子們在本應適時活動身體的年紀
卻因為學業壓力、娛樂與社群媒體,
長時間固定姿勢,讓身體逐漸僵化。

而以上的情況,也就是身體歪斜及肌肉失衡的開端。


當外在的失衡,與內在的壓力、飲食等問題無法有效得到解決,
進而卡在一個惡性循環中,
傳統的改善方法又過於單一,
治標不治本。

久而久之,生理及心理產生問題,
對於人格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回歸本質
更全面的功能性的訓練

 

我的學員中,
有些是投身運動專項的青少年,
而重要關鍵,便是來自於訓練方式。
我們需要讓孩子、青少年及早提高對於身體的認知,建立動作能力,


做出符合人體發展的動作模式
(站、走、跑、投擲),
藉由全身性的動作,優化身體力學。

不符合人體發展與運動專長的訓練,
比起不訓練帶來的風險更高,
輕則影響訓練的成績,
重則身體出現關節問題,
像是下背痛、肩膀、膝蓋等這些易在年輕族群中看見的症狀,


這些年輕運動員長時間訓練下的
生理與心理壓力,
若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及緩解,
容易對自我產生懷疑,

而不良的姿勢造成代償與錯誤訓練,
更會造成受傷進而再影響情緒,


最後就是放棄,
甚至結束運動生涯,相當可惜。
不僅身體受傷,
心理可能也造成極大的創傷。


錯誤及訓練只注重某些特定的肌群,而導致整體的不平衡,
藉由FP功能性與觀念訓練,無論是在生理及心理層面的強化,
可以更全面性的使用身體,面對不同情況的發生與運動挑戰。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