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什麼是翼狀肩胛?與我有關嗎?


你有觀察過自己身體的背面嗎?
Have you ever looked at the back of your body?

當我們為學員透過靜態站姿分析時,會看到內側肩胛骨向後突出,
形成像是翅膀的樣子,這就是俗稱「翼狀肩胛」。

許多人卻誤認為這是一種背部肌肉線條的表現,進而追求這種狀態。

事實上,這屬於一種力學上的失衡與異常,肩胛骨失去原有的位置。
理想的情況之下,肩胛骨應當服貼於肋骨上,兩者也需要產生良好的連動。

而肩胛骨的位置不對與失能,
也可能會我們帶來像是肩、頸、背部不適及活動異常。
我們除了可以從外觀去檢視以外,
也能從日常生活的一些情況去感受,有無翼狀肩胛的可能,像是:

「肩胛骨周圍疼痛」、「手臂經常使不上力」、「肩膀活動角度受限」

透過外在與自我身體的感覺的檢視,甚至是專業的動作檢測與分析,
才能真正找到合適的解決之道。

 

翼狀肩胛的可能原因?
What are the possible causes of scapular winging?

 

過去我們看到翼狀肩胛的問題似乎比較常出現在女性學員身上,
但現代人隨著普遍失去足夠的「好」的活動能力情況下,
翼狀肩胛的情況在各個性別族群與年齡層已好發頻繁。

翼狀肩胛的產生,不再只是肩胛骨的問題,必須從整體來考量。

我們平常使用身體的習慣,帶來的全身歪斜、壓迫與肌肉失衡,
骨盆、肋骨的側移形成的錯位等等。

過度追求局部肌肉的發展、單一關節的活動、穩定度的訓練、
長時間的伸展與運動表現的發力順序性錯誤,
都是目前學員個案中造成翼狀肩胛的原因。

然而帶著異常失能的狀態去從事不符合人體力學的訓練,將使受傷風險增加。


如何解決翼狀肩胛的問題?
How to deal with scapula winging ?


針對肩胛骨進行局部的穩定訓練又或者是整復,
是我們過去常看到的解決方式。

這樣的方式帶來短暫的舒緩,
卻忽視了問題的根本來源,反而讓情況更加惡化。

在FP的訓練中,重視的是身體是否能夠建立正確的張力。


我們藉由站姿與步態的檢測與分析來交叉對比問題的來源,

透過 functionalpatterns 訓練系統的中立站姿的訓練,
讓肌肉與關節處在適當的位置,
只有回到它們各自的家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建立好的「起點」進而延伸到走、跑、投擲的人體基本動作能力訓練,

我們應該明白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仰賴著不同肌肉分工合作而產生,
肩胛骨的移動勢必得考慮其他部份。

最重要的是無論什麼問題,我們需要以整體的概念來看待,
層層解析,才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


歡迎分享